融安县深入贯彻践行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示范区已有的森林旅游品牌影响力,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高水平发展的思路,通过“生态旅游+”的拉动力、融合能力,通过“互联网+”“科技赋能”的催化、集成作用,推动森林生态旅游产业优化升级,为周边社区的相关产业和领域提供发展平台,插上“森林生态文化旅游”翅膀,形成“森林生态文化景区+生态文化社区+乡村生态旅游”的新业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打造集森林生态,休闲体验、自然科普、民俗风情为一体,辐射带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生态旅游富民产业高地,达到以森林生态文化旅游为主体,带动森林康养度假、森林休闲旅游、森林研学教育、山地户外体验等协同发展,打造生态、游览、管理三大功能区并作“ 三园一中心 ”( 石门洞天游憩园、仙湖翠峰体验园、生态保育示范园、综合管理服务中心)的发展格局,以协调区域快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示范带动生态旅游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助推和美乡村建设。
为使示范区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区、产业兴旺的引领区、经营主体的集聚区、改革创新的集成区、农村三产的融合区、助农增收的典范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行区,融安县坚持高标准站位,聘请广西“两山”发展研究院、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精心编制了《广西融安石门仙湖森林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规划》,《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并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实施,《规划》深入分析了石门仙湖森林旅游的条件和示范能力,明确规划目标和总体布局,充分的发挥森林旅游优势,将其打造成以旅游带动农业、林业、乡村振兴的高质量产业示范区,实现助推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融安县石门仙湖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园区,广西省级地质公园。位于G209旁,距S31潭头出口10公里,距柳州市、融安县均在56公里左右。石门洞天,仙湖圣境,景区地质构造属于亚热带喀斯特地貌,景区内果林飘香、风光旖旎,集雄、奇、秀、幽为一体,汇集了天坑溶洞、高峡平湖、石山土岭等自然景观,有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躲兵天桥、摩崖石刻、南峰书院等人文景观遗址,山前有水、山中有洞,山后有湖,湖洞相连,奇山秀水,美不胜收。景区内有广西最长的玻璃栈道、玻璃吊桥,如梦如幻的天空之镜以及挑战自我的“飞拉达”(岩壁攀岩)体验项目。是一处集独特观赏、地质科普文化价值为一体的休闲体验、养生科考、户外体验的综合景区。
目前示范区内有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桫椤、银杏、杜仲、楠木、银雀树等8种,有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麝、豺、大雁、猫头鹰、白鹭、娃娃鱼、穿山甲、虎纹蛙等11种。
深度挖掘,综合创建发展。一是通过考察挖掘,发现示范区内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其中人文旅游资源6个(石门天桥岩团寨碑、中天桥摩崖石刻、翼王石达开屯兵遗址、五峰书院碑记、万福壁栈道、古溶洞居民遗址—清流团寨),景观旅游资源有16个(神龙回首、山神指路、始祖凝眸、灵龟卧池、镇谷关、天空之境、升龙台、鲤神献瑞、龙公仙岑、天桥飞瀑、龙宫听涛、鲤鱼洞天、桃花谷、百鸟园、星月码头、狗仔泷涌泉)。将这些人文景观与森林生态景观、地质遗迹景观融合发展,使示范区具有更强的旅游吸引力和开发空间。
协调发展,完善基础设施。示范区严格遵守有关自然保护地建设法律和法规,恪守《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中“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区应当兼顾保护对象的完整性及当地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的规定,在以森林、地质ECO的保护和优化为前提,统筹生态保护与生产建设一起发展,坚持旅游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以2/5的景观区域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涵养和保育3/5的生态景观环境,做实“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养生态”发展模式,以生态旅游收入缓解村民生活生产矛盾,让群众吃上“生态饭”走好“发展路”,慢慢的变多的群众愿意坚守“绿水青山”,守住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优势。核心区筹措资金1.37亿元,其中政府投资5000万元,业主自筹8700万元,不断推进核心区康养步道、玻璃桥、玻璃栈道、科普馆、餐厅、特色民宿、天门洞、仙湖游船、飞拉达岩壁攀岩、萤火虫科普基地、星空露营地、新和村“农文旅”融合基地等重点项目的道路交互与通行、供电、给排水工程建设,逐步完善示范区基础设施。
石门仙湖景区汇集了天坑溶洞、高峡平湖、石山土岭等自然景观,有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躲兵天桥、摩崖石刻、南峰书院等人文景观遗址,美不胜收。被称为仙湖的石门水库,水质清幽,湖面宽阔平静,两岸树木葱葱,鸟语花香,湖里鱼儿自由自在,是难得的水上游乐场所。石门岩洞伴湖穿行,坐东朝西,分上、中、下垂直排列,三道石门紧紧相连。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冬暖夏凉,上洞宽敞明亮,形若天堂,洞内刻壁不少。景区内果林飘香、风光旖旎,集雄奇、秀、幽为一体。近年来,新建的玻璃吊桥、玻璃栈道、天空之境等景点更是成为年轻人的网红打卡点,让景区成为集独特观赏、地质科普和文化价值为一体的休闲体验、养生科考综合景区。特色菜肴石门烤全羊,选用1-2岁的大良山羊,经过宰杀、烫皮、褪毛、腌渍、调味后,再用果木炭慢火烤熟,成品色泽黄红、油亮,皮脆肉嫩,肥而不腻,酥香可口,色、香、味俱全,别具风味。
示范区拥有非常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设施配套齐全,通过举办“牡丹节”等推介活动,刺激游客消费;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门票补贴政策,大力宣传示范森林生态旅游,吸引游客推动森林生态旅游发展;通过开展地质科普,植物科普、昆虫科普,从而让游客自觉地珍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 成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参与者、监督者、行动者。
综合治理,修复生态环境。示范区位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早期附近村屯村民靠养羊为生,过度放牧,导致山上植被覆盖率大幅度降低,土壤贫瘠,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生态条件脆弱,地表土壤流失、土壤日渐贫瘠的石漠化现象加剧。为缓解居民生产建设与生态保护矛盾,充分的发挥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优势,2008年当地政府引进和培育旅游企业规划建设旅游景区,“圈地”发展生态旅游业,取代“牧、采、伐”,对两岸山林地实施封山育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严控附近村屯村民的放牧,合理的安排生产活动,逐渐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增强了水源涵养能力,防治水土流失,逐步恢复ECO。在生态恢复和保护的基础上持续发展 经济,以生态旅游收入缓解村民生活生产矛盾,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形成良性互动格局,现示范区的森林覆盖率从32%提高到96%。
紧密结合,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是融安县脱贫攻坚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核心区域,自成立之初,积极带动周边村屯群众发展,一是引导当地群众积极发展旅游,提供600个就业岗位; 二是通过与周边村屯合作社联合发展大果枇杷、猕猴桃、金桔、柚子等订单种植业,带动当地130户脱贫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三是充分的发挥融安窗口作用,吸引五湖四海的游客游览度假,利用展厅、购物商店、生态旅游体验等方式,开展融安县特色农产品营销体验、宣传推介、品牌打造、电商等服务,帮助当地企业拓宽产品营销售卖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四是推动产业高度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累计直接带动周边农村农户和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增收3500多万元,间接拉动消费5000万元。带动直接就业人数200人,间接就业人数2300多人。同时通过石门仙湖景区主导产业融合,以产业振兴乡村,幅射区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17845元,高于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使创区工作达到景区发展、乡村振兴、助农增收多赢的局面。
示范区积极响应“万企兴万村”号召,与周边村屯群众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果蔬种植、香杉种植、稻螺套养”等特色产业,示范区负责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和销售经营渠道,为部分村民群众提供工作岗位,多形式帮助农民增收。入驻示范区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产值突破亿元大关,产品远销广东、湖南、福建、江浙等省市及东南亚一带,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示范区拥有非常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设施配套齐全,旅游品牌特色突出,森林旅游文化氛围浓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形成了以旅游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框架模式。
融安县创建石门仙湖森林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将森林旅游与乡村振兴一体化融合,以生态旅游为主题,通过环境提升、设施提升,推动产业一体化,推动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相结合,与大众健康、文化、科技、体育、果蔬、餐饮等相关产业共生共荣,以示范区森林生态旅游促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支撑森林生态旅游优化升级,逐步提升示范区生态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从而形成“小片区、大旅游”生态产业化融合发展格局。是践行“两山论”,建设和美乡村的一次成功经验。
利用抖音、快手等直播以及短视频平台和自治区人民政府下达的《粤桂协作优惠政策》,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尽快恢复景区往日人气。
加强封山育林,补植套种一些观赏类树木,建设水源涵养为主、兼具生态景观的针阔混交林,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森林景观,为示范区涵养水源和塑造清新绿色的山水风光,保护地质遗迹资源。进一步推进山水林田湖保护修复综合治理,提升完善设施配置,做到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实现产业平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加强与区内、市内各林业科研院所、旅游院校的合作,将生态学,环境学原理,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方式引入旅游建设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中,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实用的生态友好型实用技术,采用高新技术、实用新型能源、走低能耗、少排污的旅游经营发展道路。
融安人为“仙湖梦”的不懈努力,正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人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