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琳琅满目的歼击机序列里,歼 5、歼 6、歼 7、歼 8 都曾在蓝天中留下过傲人的身影,后续的歼 10、歼11更是成为了捍卫祖国领空的中流砥柱 。然而,歼 9 却像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在大众视野中缺席,只在一些航空历史的资料里留下只言片语,这不禁让人疑惑:歼 9 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它为何没能翱翔天际,而是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上世纪 60 年代,中国航空工业在艰难中起步,主要依赖对苏联战机的仿制来构建自己的空中力量 。当时,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歼 - 6 仿制自苏联的米格 - 19,歼 - 7 则仿制于米格 - 21。这些战机在国土防空等任务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周边空中威胁的升级,其局限性逐渐凸显。
在 60 年代,美国频繁派遣 U-2 高空侦察机对中国进行侦查,甚至还协助台湾地区组建了 “黑猫中队”。这些 U-2 侦察机凭借其超过 2 万米的飞行高度,远高于当时中国主力战机歼 - 6、歼 - 7 的升限,使得中国空军在拦截时极为被动。同时,美国还在研制 B-1 远程战略轰炸机,这对中国的腹地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除了高空威胁,中国空军还面临着来自低空高速目标的挑战。台湾地区装备的美制 F-104 “星” 式超音速战斗轰炸机,凭借其高速性能,时常在大陆沿海地区挑衅。而中国的歼 - 6 最大飞行速度 1.35 马赫,歼 - 7 虽有所提升,但在应对这些高速敌机时,仍显得力不从心。而且歼 - 6、歼 - 7 的航程较短,作战半径有限,难以对远距离目标进行相对有效拦截和打击,存在 “腿短” 的问题。在面对一些远程入侵敌机时,往往无法及时赶到拦截区域,或者在到达后因燃油不足无法长时间滞空作战。
种种困境表明,中国急需一款新型战机来应对这些复杂的空中威胁,歼 - 9 的研制计划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1964 年,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 所)在米格 - 21 和伊尔 - 28 改进改型方案预备会上,提出了发展新一代战机的两种方案。其中,歼 - 9 作为采用全新设计的方案,计划装配一台推力为 12400KG 的涡扇发动机 。由于当时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部门仅有俄式涡喷发动机的经验,从未生产过技术水准较高的涡扇发动机,与会人员担心新发动机研制周期赶不上飞机的研制进度,故决定先上相对保守的双发方案(后来发展为歼 - 8),同时在小范围内展开对歼 - 9 单发型的技术论证工作。
1965 年,歼 - 9 的设计工作真正开始启动。601 所提出了 4 种机翼为平面形状的气动力参数选择方案,包括前缘后掠 50° 的后掠翼(歼 - 9I)、前缘后掠 57° 的三角翼(歼 - 9II)、前缘后掠 55° 的后掠翼(歼 - 9III)以及双前缘后掠角的双三角翼(歼 - 9IV),这四种方案均为两侧进气的常规布局 。1966 年,国防军事部门对歼 - 9 提出了新的性能要求:最大马赫数 2.4、升限 20000—21000 米、航程 3000 公里、作战半径 600 公里、最长留空时间 3 小时、最大爬升率 180 - 200 秒。601 所在对这 4 种方案进行风洞试验后,选中了双三角翼方案(歼 - 9IV),并将前缘后掠角改为 55° 。该方案除采用两侧进气外,机体总体设计与歼 - 7、歼 - 8 相似,主要是为了掌握成熟技术,提高成功把握性。但后续风洞实验发现,该方案的机动性能不够理想。
为解决机动性问题,1967 年,601 所又提出了无尾三角翼方案(歼 - 9V),前缘后掠角为 60°,这一方案显示出极为优异的机动性,但同时也带来了升降副翼的刚度和操纵功率及操纵困难等诸多问题 。由于当时正处于特殊时期,歼 - 9 的研制工作受到严重干扰,1968 年初,歼 - 9 暂停研制。
1969 年底,受越南战争、中东战争的影响和空军的需求,航空工业部决定恢复歼 - 9 的研制工作。为使 601 所及沈飞全力投入歼 - 8 的研制工作,三机部决定把歼 - 9 的试制任务交给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飞),并从 601 所抽调了 300 多人支援成飞 。成飞接手后,提出了更加灵活、活动半径 900 - 1000 公里、重量 13 吨、最大过载 8G、升限 25000 米、M2.5 的歼 - 9 乙 II 计划。但空军随后提出歼 - 9 的性能指标应为 “双 26”,即升限 25000 米、M2.6,歼 - 9 乙 II 的气动布局难以达到这一要求,因此成飞决定采用鸭式设计,腹部或两侧进气方案。然而,该升限指标过高,发动机难以满足规定的要求,歼 - 9 乙 II 的研制工作在一年后搁浅。
1975 年,歼 - 9 的研制工作再次恢复。到 1976 年 3 月,成飞提出了最终的鸭式设计的具体方案(歼 - 9Ⅵ):机翼 60°,三角翼面积 50 平方米,鸭式前翼 55°,面积 25 平方米,机长 18 米,两侧进气,采用多元可调多波系混合压缩式进气道,装一台加力推力 12000 公斤的涡扇发动机,配备侦测距离为 60 - 70 公里的测距雷达,并能携带两枚中程空对空导弹 。这一方案进行了大量试验,取得了诸多第一手数据,也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歼 - 9 在设计过程中,其性能指标不断演变,从最初相对 “保守” 的设定,逐渐向高难度的 “双 25”“双 26” 指标迈进 。
在研制初期,歼 - 9 被定位为一种升限 20000 米、最大马赫数 2.2、基本航程 2000 公里、重量为 10 吨的中轻型制空战斗机,性能对标美国的 F-4B “鬼怪 II” 战斗机 。这样的性能指标在当时已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在发动机、气动布局、材料等多个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但随着对空中威胁认识的加深和技术探索的推进,对歼 - 9 的性能要求进一步提高。
随后,歼 - 9 被要求达到 “双 25” 指标,即最大平飞速度 M2.5、升限 25000 米、总重量达 14 吨的中型战斗机。这一指标的提升,使得歼 - 9 的设计难度大幅度的增加。要实现 2.5 马赫的飞行速度,发动机需要出示更强大的推力,同时飞机的机体结构一定要能承受高速飞行时产生的巨大气动载荷和高温。而 25000 米的升限,对发动机在高空稀薄空气中的性能、飞机的氧气供应系统和飞行员的防护装备等都提出了严苛的要求。
到了 70 年代,歼 - 9 的性能指标被进一步提升到 “双 26”,即升限 26000 米、时速 2.6 马赫。这一指标在当时全球范围内都属于顶尖水平,即使放到现在,也是非常高的标准。
1980 年,歼 - 9 项目正式下马,这一决定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
技术难度过大是歼 - 9 下马的关键原因之一。如前文所述,歼 - 9 要实现 “双 26” 指标,在发动机、材料、雷达和导弹等关键技术上都面临着难以逾越的障碍。当飞机飞行速度超过 2.5 马赫时,会遭遇严重的 “热障” 问题。飞机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的高温,会使机头温度超过 100 摄氏度,当速度达到 3 马赫时,机头温度更是高达 200 摄氏度以上 。而当时中国航空工业常用的铝合金材料,最多只能承受 140 摄氏度的高温,超过这个温度,铝合金就会变脆、变软,导致机体在高空有解体的危险。
此外,要达到这样的高速和升限,需要推力更为强劲的发动机。但当时中国正在为歼 - 9 配套研制的涡扇 - 6 发动机,最大静推力仅 12400 千克,难以满足 2.6 马赫飞行的需求 。而且在高空,飞机还会面临黑障问题,这极度影响了通信与飞行安全。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这样一些问题没办法得到有效解决,导致歼 - 9 的研制进度严重滞后 。即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在可预见的未来,也难以突破这些技术瓶颈,实现预期的性能指标。
指标的反复变更也是导致歼 - 9 下马的主要的因素。从最初的设计指标到后来逐步的提升的 “双 25”“双 26” 指标,歼 - 9 的设计的具体方案不得不频繁调整 。每一次指标的变更,都意味着要对气动布局、结构设计、系统配置等进行重新设计和验证,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还严重影响了研制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能力 。例如,为满足不同的指标要求,歼 - 9 先后提出了多种气动布局方案,从常规布局到无尾三角翼布局,再到鸭式布局,每一次布局的改变都有必要进行大量的风洞试验和计算分析,导致研制周期不断延长。
经济调整也是歼 - 9 下马的重要背景。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中国开始做改革开放,国家经济发展的策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将重点放在了经济建设和民生改善上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对军事装备研发的投入相对减少,歼 - 9 项目作为一项耗费巨大的工程,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同时,随着国际形势的缓和,中国面临的外部军事压力有所减轻,对歼 - 9 这种高性能、高成本的战机的需求也不再像之前那样迫切 。在考虑技术难度、经济成本和实际的需求等因素后,国家最终决定终止歼 - 9 项目的研制。
歼 - 9 虽然最终下马,但它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
在技术探索方面,歼 - 9 的研制过程是中国航空工业对先进的技术的一次大胆探索。它尝试了多种先进的气动布局,如无尾三角翼布局和鸭式布局 。尤其是鸭式布局的研究,为中国航空工业积累了大量宝贵的数据和经验。这些研究成果为后来歼 - 10 战斗机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歼 - 10 采用的鸭式三角翼机身布局,就借鉴了歼 - 9 的研究成果 。通过歼 - 9 的研制,中国航空工业在气动布局设计、飞机结构设计、航空材料研发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步,提升了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
歼 - 9 的研制还锻炼了中国的航空科研队伍。在长达 16 年的研制过程中,众多科研人员去参加了,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了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些科研人员后来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中坚力量,为后续的歼 - 10、歼 - 20 等先进战机的研制提供了人才支持 。他们在歼 - 9 项目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技术,也被应用到了后续的型号研制中,推动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持续发展。
歼 - 9 项目也让中国航空工业认识到了自身的技术差距和不足,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了方向。通过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对比,中国航空工业明确了在发动机、材料、电子设备等关键领域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后续的发展中,中国加大了在这些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追赶国际领先水平,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
歼 - 9 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充满挑战与探索的奋斗史,它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在艰难中起步、在困境中前行的坚韧精神 。从 1964 年提出设想到 1980 年下马,歼 - 9 虽未翱翔蓝天,成为中国空军的现役装备,但它在中国航空发展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它是中国航空工业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先进战机的勇敢尝试,为后续型号的研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如今,中国航空工业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歼 - 10、歼 - 20 等先进战机相继问世,在这些战机的身上,我们依然能看到歼 - 9 的影子 。歼 - 9 虽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它所承载的精神和价值,将永远激励着中国航空人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
据荔枝新闻报道,特斯拉创始人兼CEO埃隆·马斯克透露,计划5月底辞去美国政府效率部的职务。马斯克在采访中表示,有信心在离职前完成削减1万亿美元联邦赤字的目标,并称政府效率低下、存在大量浪费和欺诈,有信心在不影响关键服务的情况下减少15%的支出。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郭媛丹】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1日表示,4月1日开始,中国人民东部战区组织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位台岛周边组织舰机多向抵近台岛,重点演练海空战备警巡、夺取综合制权、对海对陆打击、要域要道封控等科目,检验
中国石油董事长戴厚良:综合多家机构预测,预计今年油价在70美元~75美元/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典驰 香港报道3月31日,中国石油(601857.SH)在香港举行了业绩说明会。去年,国际原油市场供需总体宽松,国际原油价格先涨后跌,全年平均油价较上年同期小幅下跌,国际市场天然气价格进一步回落;国内成品油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天然气市场消费量保持快速增长。
4月1日,东部战区组织陆海空火等兵力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这次演训有什么背景?玉渊谭天第一时间采访了军事专家付征南,戳视频,听听他怎么说。付征南表示,这次行动经过充分的准备,就是我们要正告赖清德当局,只要赖清德当局谋“独”更甚,的行动就会更进一步。
3月31日报道,广东佛山。#主办方回应音乐节观众高喊退票 :收到反馈后,次日已整改。#音乐节烤肠15一根充电宝10元一小时
河南许昌枯井发现近百具遗骸,官方:暂未认定烈士,当前重点核实遗骸身份及牺牲背景是否与抗日战争相关
4月1日开始,中国人民东部战区组织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位台岛周边组织舰机多向抵近台岛,重点演练海空战备警巡、夺取综合制权、对海对陆打击、要域要道封控等科目,检验战区部队联合作战实战能力。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编辑小娄2022年12月29日这天,消失在大众视野许久的央视主持人朱军在社交平台上更新了一则内容。
近日,湖南一高校副教授出轨女学生,可真在网上炸开了锅,只因成绩全是睡出来的,而引发网友的关注。详情请点击下方视频:事件详情:湖南一高校副教授出轨女学生,师母更是直言:成绩全是睡出来的!师母:翻了三天,全部是爬上,这些老师搞出来的。